公募年底業績沖刺,多只基金調節規模“流量閥”
“謝絕大客”還是流量閥補充“彈藥”,各有各的公募規模需求。
隨著年度行情逐漸進入尾聲,年底公募基金也迎來了年度業績沖刺的業績階段。目前,沖刺截至11月28日,多只調節有三分之二的基金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收益回正。目前仍是流量閥重倉科技賽道以及北交所主題的產品位居前列,但由于產品的公募規模業績之間相差甚小,最終成績有待市場確認。年底
其中,業績國融融盛龍頭嚴選A今年以來累計回報達51.71%,沖刺暫列主動權益類基金第一;而墊底的多只調節金元順安優質精選A年初至今的回報為-37.46%。這也意味著,基金離年底僅月余時間,流量閥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首尾業績相差近90個百分點。
與此同時,記者注意到,多位基金經理正在調節“流量閥”。有部分基金產品“謝絕大客”,宣布調整或暫停大額申購、定期定額投資業務,主動控制產品規模;也有不少基金選擇補充“彈藥”,吸引更多資金流入。
“每個產品的情況不一樣,一般而言,業績比較好的產品會選擇限購保證業績,有些產品放開限購則是為了年底沖刺拼規模。”一位中大型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,基金限購與否本質上只是基金管理人的一種自主選擇,可能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調整或取消,并不能代表基金的質量和業績。
業績進入沖刺階段
11月以來,A股市場再次進入震蕩盤整期,上證指數在3300點附近游移。數據顯示,截至28日收盤,上證指數沖高回落再失3300點,最新點位在3295.7點,年內漲幅縮至10.78%。
市場的波折讓賺錢效應減緩。Wind數據顯示,截至11月27日,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本月以來累計微跌0.4%。剔除下半年新成立的產品,在有可比數據的4402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(包括普通股票型、靈活配置型、偏股混合型、平衡混合型;僅計算初始基金,下同),有三分之二的基金產品實現年內正收益。
目前,前三的業績表現相差不大。暫列第一的是國融融盛龍頭嚴選A,年初至今的累計凈值回報率達51.71%;大摩數字經濟A、銀華數字經濟A則分別以51.41%、49.77%的年內回報位居第二、第三。
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、華夏見龍精選、萬家新興藍籌A等產品緊隨其后,前十強的“門檻”暫時保持在41.67%。此外,今年以來累計回報超過40%的還有長盛互聯網+A、西部利得新動力A等6只產品。
整體而言,仍是重倉科技賽道以及北交所主題的產品位居前列,不過排名前列者的業績表現之間差距并不大,單只產品之間業績差距最小的只有0.02個百分點。這也意味著,在近期震蕩的市場下,一旦行情出現些許變動,基金產品排名將隨之出現變化。
如10月底,前十強者只有4只產品保持業績在第一梯隊,此時占據頭把交椅的是大摩數字經濟A,前十月的累計回報為57.97%;而銀華數字經濟A排名170位,不到一個月提升至第三名,與第一名僅差不到2個百分點。
此外,受益于北交所行情的表現,11只北交所主題基金本月以來有不同程度的反彈,最高者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因月內上漲14.79%而挺進前五,而10月底的排名同樣在110名開外。
不過,還有1400余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仍在負收益中“苦苦掙扎”,有6只產品的年內跌幅超過30%。如墊底者金元順安優質精選A年初至今的回報為-37.46%,富榮價值精選A、大成動態量化A同樣跌超32%。至此,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首尾相差近90個百分點。
年末調節資金流量閥
隨著年內行情漸入尾聲,留給基金產品“拼年度業績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。記者注意到,近來有多只基金產品選擇主動“限流”,陸續發布公告宣布暫停大額申購、定期定額投資業務。
11月28日,由龍悅芳和倪超共管的金鷹鑫瑞混合公告稱,暫停機構客戶大額申購(含轉換轉入、定期定額投資),單日限購額度為100元。同日,還有民生加銀鑫福混合、萬家新機遇龍頭企業混合等多只基金產品發布了限購公告。
據第一財經統計,以暫停申購起始日為基準,截至11月28日,近一個月來有近百只權益類基金產品(不同份額分開計算)出現暫停大額申購等舉動。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。
如周海棟管理的華商優勢行業,對機構客戶的單日申購上限為10萬元。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成長混合(LOF)則將單日2萬元的限額范圍擴大至A、C、D份額。二者均為管理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明星基金經理。
從最新申購狀態來看,當前共有369只主動權益基金處于暫停大額申購狀態。在這些“限購”的產品中,有四分之一的產品的年內業績超過10%。其中,華夏見龍精選、華夏優勢精選的年內回報均超過40%。
與此同時,也有部分基金產品近期解除申購限制,選擇積極“補彈藥”。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,近一個月有79則關于恢復大額申購的相關公告,如天弘新價值混合、長盛盛豐混合等。
無論是“開門迎客”還是主動“限流”,公告之中大多數的官方理由是“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,保障基金平穩運作”。那么,在當前時點下,“限購令”的解除與否透露出怎樣的信號?
在業內人士看來,行至年底,基金公司有業績和規模的雙重需求,因此不同產品的做法也并不相同。如放寬限購是吸引更多資金流入,而限制大額申購是為了控制規模,保證資金的穩定性,也可以控制短期申贖帶來的影響。
“受投資風格和市場容量的影響,基金產品會有一個相對理想的規模。”前述中大型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,比如有些中小市值風格產品可以憑借資金靈活性,更容易在市場震蕩情況下抓住機遇。但這類產品對規模很敏感,可能難以適應太大規模,如果短時間內申購的資金太多的話,可能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投資思路和管理質量,還會攤薄原持有人的收益。
(責任編輯:時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