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俄羅斯商品館”為何一路走紅一路招黑?
“俄羅斯商品館”從字面來看,俄羅店里銷售的斯商都應該是來自俄羅斯的產品。異域特色,品館或許就是為何這些店鋪能夠走紅的一個天然原因——新鮮感永遠會刺激人們的消費欲,家門口新開一家超市都還忍不住想進去逛一逛呢。紅路更重要的招黑是,這些“俄羅斯商品館”的俄羅運作顯然更深諳營銷,憑借高客流量的斯商選址、具有俄羅斯元素的品館特色裝修以及多樣的推廣手段,如網紅探店、為何社交媒體投放等,紅路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。招黑
營銷套路再深,俄羅只要合規合法,斯商消費者也無可置喙。品館問題是,這些“俄羅斯商品館”招黑的體質,恰恰源自它涉嫌虛假的宣傳。記者走訪多家“俄羅斯商品館”發現,有商品產地在中國、越南、烏克蘭等地,但門店店員稱90%的產品都是從俄羅斯進口;一些俄羅斯特產店中明確作出“嚴選產品”“源頭直供”等宣傳,但實際上,奶粉的產地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、俄式純豬肉腸的產地在黑龍江牡丹江市、水果燕麥的產地也在黑龍江牡丹江市……
一路走紅,一路招黑。消費者是懂得用腳投票的,被坑過一次后,自然會趨于理性,不會再第二次掉進同樣的坑。這或許也是“俄羅斯商品館”的選址為何多在人流密集區的重要原因:用高客流帶動銷售,以此將商品賣出去。
鑒于目前輿論的關注,“俄羅斯商品館”還會不會一路高歌繼續擴張?消費者“嘗鮮”的熱情還會持續多久?加盟商的前路是否平坦光明?這些問題目前尚不能輕易作答。但大家都懂的一個樸素道理是,如果作出“源頭直供”宣傳但與實際不符,商品質量得不到保障,那么再花哨的營銷也保證不了運營的持久。
而對于媒體報道的一些店鋪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行為,市場監管部門應該有所行動,助其規范經營,總不能把辨別商品質量的責任全部都推給消費者。至于有意入局的投資者該如何選擇,在“機遇與風險并存”的認知下,確實要考驗他們的判斷了。成都商報-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陳方
(責任編輯:休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