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采藥品有問題?調查人員來了
來源:中國新聞周刊
近日,集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、藥品有問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錢菊英等20位上海市政協委員,題調聯名向上海市政協提交《關于在藥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夠用到療效好的查人藥物的提案》,對藥品集中采購可能存在的集采問題提出“三個擔心”:擔心價格降得如此之低,會不會影響藥品的藥品有問療效;擔心買不到原研藥;擔心產業發展難以為繼。
圖/視覺中國2018年,我國在4個直轄市和廣州等7個副省級城市開展藥品集中采購試點(即“4+7”集采試點),查人此后集采范圍不斷擴大。集采2024年12月,藥品有問全國藥品集采申報信息公開大會在上海進行,題調這是查人第10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。中選結果公布后,集采多個價格低廉的藥品有問中標藥物引發廣泛討論。
鄭民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題調在低價情況下,藥物質量可能不穩定,比如“抗生素過敏、血壓不降、麻醉藥病人不睡、瀉藥不瀉或者量不夠”。
據媒體報道,上述提案直言某些集采藥效不穩定,但醫生在臨床使用中沒有選擇權,提案呼吁給原研藥留出通道。鄭民華等委員建議,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,患者可以從醫院藥房(在有庫存的情況下)或者正規的零售藥店獲取原研藥,醫保部門可以根據原研還是仿制,進口或者國產給予不同的報銷比例。放開原研藥與非原研藥比例,把選擇權交給醫生,對于療效好的原研藥物,醫保要納入目錄,以保證質量與價格。
該提案很快得到了國家醫保局的注意。2025年1月20日,國家醫保局發文稱,1月21日,將由該局負責同志帶隊,聯合衛生健康、工業信息化、藥品監管部門,赴上海當面聽取相關委員、專家關于藥品集采政策及中選產品質量保障的意見建議,并重點收集有臨床數據支撐、有統計學差異的質量和藥效問題線索。
國家醫保局強調,對集采藥品確實存在質量問題的,醫保部門堅決按集采協議和相關制度追究中選企業責任,包括但不限于取消中選資格、納入集采違規名單、給予失信評級等。
雖然藥品集采出現了一些爭議性問題,但其意義也顯而易見。在近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,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司長丁一磊透露,2018年以來,國家組織藥品帶量采購累計節省醫?;?400億元左右,其中用于談判藥使用超3600億元,也就是說“老藥”集采省下來的錢80%用于創新藥。集采充分發揮了減負擔、騰空間、促改革的動能轉換作用。
他還表示,集采惠及廣大人民群眾,在過去5年里,許多終身服藥的慢病患者負擔顯著減輕,許多收入不甚寬裕的群體也有能力負擔起更高級的藥物,更多聽障人士有條件用上人工耳蝸,更多老年人有意愿換上一口好牙?!敖^大多數患者歡迎集采,世界衛生組織也多次推介中國的做法,人民群眾的支持與信任是集采越走越穩的最大靠山。”
面對各方對集采中可能存在問題的關切,相關部門須予以足夠重視。面對確實存在的問題,相關部門應查漏補缺,完善集采方案,加大監管力度,從嚴管控整個藥品質量監管體系的運行,給予醫患充分的用藥選擇空間,同時暢通反饋與舉報渠道,讓集采發揮更大作用。
作者:周群峰
點擊進入專題: 藥品集采爭議不斷(責任編輯:焦點)